剿匪的队伍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附近的匪窝被苏家军早先扫过两回,能跑的都跑了,跑不了的也被抓了扔进苏家的几个矿山服苦役,除了干活累些,如今他们能吃饱饭,还不用担惊受怕,服满半年役若是表现好的,还能挣得自由身,他们日子过得很有盼头,倒是没生出逃跑的念头。
这支剿匪队伍这次要去更远的北涯,苏白木收到消息,那里匪患成风,北涯靠近黄河边,那里聚集了好几个匪帮,专门打劫黄河两岸的商队,对中原那条商道的威胁可是很大的,这一去怕不得两三个月?
把剿匪队伍送走后,榨油坊也建好了,医堂那边陆陆续续收了五百斤碱蓬籽,苏青戈去木匠那里看了定做的榨油工具,那木匠将榨油的工具已经完工,正在做细刨打磨。
木匠带着他的三个徒弟最开始制作那套榨油工具时,豫离派了两个小兄弟去给他免费帮忙,木匠觉得这是自家手艺,不想给外人看到,这个年代手艺人大多固步自封。
然后豫离就跑去教育那个木匠:“阿木,你也去上过苏家医堂的课,课上讲的那些个知识,哪样不是人家的看家本领,可人家那些个匠师、医官、农事官还不是光明正大的讲给所有人听,可曾有一点不情愿?你也应该学学人家的胸怀。”
“你再想想看,这套榨油设备的图纸是苏小主给你的,你不过是照着图纸做出来而已,难不成换一个木匠就不能做了,实在不值当你如此行事。”
一番话说的那木匠脸色通红,连声道歉:“哎呀,豫离教训的是,是我太过老派了,竟是白白听了那许多课。”
这番对答苏青戈过后听说了,面上也只是笑笑,心里没太多想法,一个时代的思想哪有那么容易改变的,如豫离那样思想开明先进的人毕竟少数,而这些这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当那些慢慢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总有那么一天,人们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和对自身的益处的。
老式古法榨油技术是通过炒干、碾粉、蒸粉、包饼、入榨、出榨和入缸,七道工序才能完成,所以榨油坊还要建两个大锅灶台,用来炒干碱蓬籽,苏青戈设计用平底大陶盘炒制籽料,平底陶盘受热均匀,不易炒焦,陶盘的尺寸直径三米,这陶盘也是在制瓮的匠人那里定制的,同时还定了几口大瓮和两个大套锅,这些在榨油工序中都会用到。
翻炒籽料的工具是一架手摇炒架,样子和原理同手摇纺纱车很像,用四指宽的木条制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手摇装置,固定在灶台的旁边,另一部分是像纺纱线一样的炒架,但是它需水平放在陶盘上工作,并非像纺纱一样立着工作,架子外围直径略比陶盘小一些,平放在陶盘上转动时不会碰到盘壁沿,炒架上加了四条薄木片,薄木片呈放射状,当转动手摇把时,就可带动炒架在平底陶盘中水平转动,炒片也就能平行翻炒籽料了。
碾粉只需再打两盘石磨即可,那豫离带了几个小兄弟去山上很是采了几块大石,合着十几个劳力,用大木棒绑了绳子抬回来,如今镇上靠着打石磨生活的人家很有几个,招了四个石匠合力凿出两盘大石磨,已经摆在了榨油坊的外面,就等榨油坊建好搬进去了。
苏青戈看豫离已经凿好石磨,榨油坊的房子也建好,让他们把木匠那做好的设备都搬回来,灶台也垒好,定制的陶盘送过来后,便挑了一个时间教他们几个如何榨油。
前面炒制和碾粉的步骤都做完后,再就到了蒸粉环节,苏青戈让他们来做,他只在旁边指点,苏青戈以前并没有榨油的经验,但是他是个很不错的机械工程师,看一下图样基本上就能通晓其中原理,这套古法榨油他还曾经看过非遗文化的视频,原理并不难理解,其中最关键的操作步骤是借助了杠杆原理来挤压出油的。
“你们看,下一步就是蒸粉,把刚才碾碎的粉料需再装入木蒸笼里,放入另一口大套锅蒸,蒸到冒气即可。”
待蒸笼冒气后,取出蒸粉,指点他们将蒸粉倒入油胚外皮中,外皮是用稻草编拢后用藤条固定做底,将蒸粉一个个包裹起来,再用木锤压实,这就是待挤压的油胚。
豫离不用苏青戈再说,已经将油胚饼一个个并排放入油槽中,这个油槽是用整根木料凿成的窄槽,油胚饼外面有顶一根粗木桩,粗木桩的另一端是个□□一样的绞盘,绞盘上装上木锲就可以开榨了,要有几个专门掌锤的,轮番上阵捶打木锲,使绞盘带动木桩不断挤压油胚饼,油胚饼受力便会挤出金黄的清油,从油槽中间的小口一缕缕流出,清油流入槽口下面正对的大瓮,这出来的便是碱蓬籽油。
待油胚不再出油,即可出榨,撤了木锲、木桩和油胚饼,再换上一批新包好的油胚饼,进行下来一轮开榨,已经榨完的油胚饼渣还有用,豫离几个闻了闻,味道还是很香,这种东西在没口粮的时候也是可以和野菜杂面和了做成饼当干粮,但是如今姑臧还不缺这点口粮,苏青戈让他们将油胚渣装入一口大瓮中,上面盖了一层麻木,再用厚草帘子密封,这个留待发酵后还有他用。
售卖时,只需用木瓢将油舀入小陶罐封口即可,连罐一起买,一罐五斤,人家带来陶罐的,也可按瓢售卖,瓢分大小两个,大瓢的份量恰巧就在1升,也就是2斤,小瓢是1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