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戈和林大郎一路向后山走,沿路都是新建的四合小院,之所以没起高楼,主要是山上面积足够大,原来的十几间旧屋也仅占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积,所以没必要起楼,而起楼的工程进度要拉慢许多,反倒是这种四合院工程速度很快,一个月就能封顶,人手足,几座院子同时施工,一个月就让山庄面目一新。
庄上的老住户早就搬进四合院,院门敞着,院里种着绿油油的葱韭芜菁,现在不再吃公厨,都是每家自己开灶,搭在竹竿上晾晒的被子,洗干净的衣服,院里的生活气息很浓,偶尔有人进出,看见他们路过,都会跟他们笑嘻嘻的打招呼,“小主子,林大郎,这是去后山?”
苏青戈也微笑着一一回应,林大郎和山庄里的人都很熟悉,那些人也跟他比较随意,不时被人塞怀里几颗煮熟的野鸡蛋,或是一碗胖嘟嘟的饺子,有的是给林大郎的,有的是让他捎给后山工作的亲人,看着这些人如今能过上不愁温饱的日子,他心里也很欣慰。其实老百姓的要求也不高,吃饱穿暖,没有战乱流离就非常满足。但是在这个年代,这样的生活却是奢求的美景。
“这蜜糖是我家小子昨日去姑臧换的,他今儿一早就下山忙去了,没时间给媳妇送过去,便托大郎给带过去吧,我一会儿还要下山收箱子呢,回来时就怕时间晚了。”就见有个大婶拦住林大郎,拜托他带东西给后山的家人。
苏青戈不解的问道:“可是给工厂装货用的包装箱?原本不是都在咱庄上的老人编的吗?怎还下山去收?”
工厂出产的生活用品所用的包装箱,是用当地柳条编的长方形带盖的箱子,这东西不需多精致,只要结实耐用就行,庄子上的一众老者就把这事揽下来,说是不愿看着大家伙都忙,他们吃闲饭,苏青戈想这编箱子的活也不算重体力,干便让他们干吧,但还是要给报酬的,说好每个箱子三斤菽(shu)。
那大婶回道:“上个月庄子编的箱子就不够工厂的出货了,俺们几个商量怕耽误了正事,便托林二郎在镇上找几个相熟又勤快的人家,让他们也跟着编,挣得粟都归他们,这不今日又该去拿了。”
苏青戈一听便不太放心,后面紧跟着一串问题,“编的人家多吗?都是什么人家?手艺如何?能赶得上原先那些样子吗?”
“小主人可放心吧,那些人家比俺们这些老家伙编的还精细些,林二郎找的都是家中没了壮体力的人家,比如寡妇带着娃子的,还有家里男人回不来的,媳妇子还得养活孩子和公婆,还有一家情况最惨,路上逃荒父母省着吃食给孩子,撑不住饿死在路上,家里就剩三个娃子,最大的才八岁,小的那个三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走到镇上的!”
那婶子说起这些辛酸事,感同身受的抹了把眼泪,“如今山下建房队和铺路队都不能安排这么小的娃子干活,我看二郎把那老大和老二一开始给安排在问询处,给那些刚来的外乡人解答问题带个路,还能跑个腿送送信什么的,一日三餐跟着公厨一起吃,小的那个白天就寄放在隔壁给咱编箱子的婆婆家,晚上这两个小子把弟弟接回去,还要编半宿柳箱子。不过,这日子虽说辛苦点,但总能吃饱饭,我看那几个小子每日乐呵呵的,小脸上长了不少肉了。”
“哦,那就好,我凭白担心了,”苏青戈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他事情太多,有些排了计划的都未必能按时进行,更别说那些忘记排在计划中的,这次和这大婶遇上倒是提醒他要抓紧做一件事,“我也有些日子没去镇上看看了,九婶子观那街上稚童多否?”
九婶子皱眉想了想,“应是多的,其他人家带来的俺没多接触,不敢混说,就林二郎那的医堂现在也安置了不少没父母长辈的小孩,有的是跟着同村老乡一起过来,老乡去干活了,他们便只能在镇上呆着,小主子这是想把他们都收留到庄上来?”
苏青戈说道:“我再想个好法子吧,总是收进山庄也不是办法,你们现在的日子也才刚有起色,总不能再搅和庄子上的安宁,不过这些孩子终归是要安排好的。九婶下山正好给二郎带句话,让他把镇子上无家可归的孩子都收拢起来,回头我再过去跟他说说。”
九婶子这边答应着走了。
林大郎说道:“让山下人编箱子这事,我前几日回家听二郎说过,大概他们觉得小事自己能解决就不去叨扰你了,我爹说,你晚晚都近子时才熄灯就寝,众人都想让你多休息会儿,少操点心,你勿要误会他们独断专行。”
“嗨,怎的还跟独断专行扯上了,我可没那个想法,大郎勿要忧心他们的事了,先说说你吧,”他们转身边走边聊,“怎么样,在那边待的还习惯吗?”
林大郎看了一眼苏青戈,“你总是这么考虑我们的想法,其实不用如此这般,我在那边干的挺有成就感的,比起以前总要和那些心眼多的管事打交道不知道要好多少,我现在终于明白你的用心良苦,现在整天琢磨那些结构数字,我觉得这才是适合我做的。”
在苏青戈没“清醒”之前,林大郎原本管山庄的进出财务,山庄财政入不敷出是事实,他当然要担负一定责任,尤其是粮库的管事中饱私囊,这管事因为林大郎的身份没敢拉他下水,但是林大郎却多年没有察觉他的私德有污,这就是林大郎的问题。
后来苏青戈改革山庄制度,撤换了粮库的管事,每个匠坊的管事又都是他亲自挑选的人,林大郎最后就成了闲人,他去找苏青戈要事情做,苏青戈冷淡了他几天,后来也想通了,通过这些天的观察,林大郎性格刚直,不擅交际,这种人其实不适合做管理,但他是林叔的大儿子,林家三代人都跟着苏家,冲着这个身份他也不能随便安排。
林家祖上是刻碑出身,有一手精湛的刻工手艺,他房间里有一个黑豹的木刻玩偶,惊奇的是黑豹的四肢和脖颈都安装了机关,可以转动成站、坐、卧三种姿势,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件玩偶是林大郎看他小时候不大喜欢说话,只喜欢和后山的豹子玩,有时候夜里也不愿意回家睡觉,要求跟豹子睡一个窝里。
于是他花了一番功夫研究出这只会动的豹子送给他,他这才晚上愿意回家搂着玩偶豹睡觉。
既然他有这么好的手艺,且擅于专研技术,不如让他和木匠坊共同研究新式改良马车。四个月过去了,马车终于做出来了。
在这之前,苏青戈宁愿走路都不愿坐马车,山庄后来逐渐换回来五十多匹马,都是普通马,分给巡逻队和门岗一半,剩下的都分给给管事们跑腿,但是他也骑不了没鞍子的马,关于马鞍子什么时候拿出来,他还得想想,毕竟周围的游牧人没有鞍子照样骑马骑的很溜,鞍子对于他们简直就是如虎添翼,若是拿出来的太早,对于他的威胁太大,必须等苏家军的实力提升到一个高度再说这件事,所以他的骑兵队挑选的都是擅骑马的游牧人,那几个小部落的人投靠过来倒是给了他一条新的思路。
后山是目前苏家的高科技秘密基地,所有不对外的技术和产品都在后山基地完成,人选也都是从山庄的老人里经过层层选拔,既要聪明能干,还要忠心度高,性格稳重。
经过后山基地大门时,门岗里面的年轻的护卫看到他们,也没直接打开大门,对他们敬了个礼,然后高声问道:“请回答今日的口令,锄禾日当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