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南北朝时期教育比较发达,州、郡、县大多都有学堂,一般是几十人不等,当然等级越高的人越多,州级学堂一般有六十人。

县级学堂要根据县的大小来,人口越多的,学堂的学生也就越多。

同时,这些学生食宿费用全免,相当于胥吏,只不过是不领津贴薪水。

这种制度在隋唐时期依旧存在,所以古代教育其实非常发达,和我们想象的有些不同。

当然,学生主要是学习经学,当时没有进士科考试,不过并不等于就没有科举考试,只不过当时科举考试的概念稍稍有所不同。

当时主要是口试策略,当然旁边有人记录,以防只有人作弊,监察御史要进行核实。

要严格说起来,并不见得就是隋唐产生了科举制度,这种制度很早以前就存在,可以上溯到汉代。

高殷看完以后说道:“朕讲过,既然在此搞二级行政改革,也就是相当于试验,很多东西可以变通。

比如教育,朕之意,州级学堂的博士要纳入九品管理,怎么也得给一个从品,助教按照流外一品。

县级学堂当中,上上县以上,博士也要成为九品官。同时,单单学习经学还不够,科目还得要增加!”

博士、助教其实就是学校的管理官员和老师。

“哦?请陛下明示!”郑子默说道。

他对于将一部分的博士拿入九品官之内管理还是能够理解,然而要增加科目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因为高殷讲得很明白,单单是经学似乎还不满意,那要增加什么科目?算学?

高殷一看郑子默一脸的茫然,笑道:“爱卿,朕在想,学堂出来的学生,将来大部分都是要做吏,少部分人还可能会做官。

因此,也不能够只学习经学,朕意,可以辅修农学、兵学。同时,还应该招收一部分医学生,让这些人学有所成,今后也可以减轻百姓的苦难。

当然,除此以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发一些其他的学堂,比如工学、兽医学、建造学、采矿冶金学等等,当然,这下来还得仔细研究,比如两京办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堂。”

“陛下所言极是,臣下来之后一定组织人认真研究,争取尽快落实一个方案!”郑子默感觉有一丝惶恐。

综合性的大学堂?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模式?反正从前是没有过的。

再说,学堂怎么说也是经学为主,其他的学生如何教学如何考试?

学生们毕业之后,按照何种待遇?招生规模如何等等,可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对了,再扩大国子监学生规模,无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要适当增加人数。

特别是招收下级官吏和百姓子弟的四门学,人数可以放大一倍。今后,逐步减少九品中正制任官数量,大量的官员,要从学生当中选拔,凡是通过考试任官者,优加考核提拔。”

“遵旨!”郑子默说道。

他想,看来,今后选官模式要大变,自己还得把子孙尽快送进去学堂才行,要不将来当官就成问题。

而且即使当官,但是没有经过考试,今后肯定升迁也受影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