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联军和小鬼子在武器装备上存在一种很严重的部队称性。

鬼子的步兵火力弱鸡,火炮部队更加强大,各种大口径火炮。

抵抗联军则是火炮比较弱,步兵火力非常强大。

但是抵抗联军的这种不对称性却是完全针对鬼子来设计的,火炮的劣势通过反斜面工事消除掉了。逼得鬼子的火炮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

所以鬼子在火炮方面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威力方面也被防御工事所削弱。

此时抵抗联军增加迫击炮火力,显然是在做大这种不对称性,进而获得更大的优势。

鬼子目前一天进攻的兵力在六万人左右,而抵抗联军的迫击炮炮弹却有30万法的产能,相当于平均一个鬼子要承受5发60炮弹,同时还有1万发的82迫击炮炮弹产能,可以随时火力增援各个阵地,还有3000发和500发的100、120迫击炮炮弹产能,鬼子在这么猛烈的炮击下,还没有什么掩体,根本就很难存活。

能够成功冲到五十米内的鬼子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在路上被炸死了。

这样的变化让抵抗联军的防守变得容易了起来,防御兵力的间距直接扩大到了150米,比之前的防御间距扩大了一倍多,却还是轻松地把阵地防守了下来。

主要还是因为冲上来的鬼子数量太少了,在150米的间距下,抵抗联军依旧能够将鬼子系数击毙在阵地前。

所以鬼子的进攻,已经非常的微弱了。

代价自然也是有的,那就是对资源的消耗很大,钢铁、火药、工人的劳动的消耗都很大。然而对于抵抗联军的根据地来说,完全是能够承担得起的。

这个时代的世界各国的战争潜力主要拼的就是钢铁厂、火药制造厂这些产能,因为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生产效率实际上并不高。而抵抗联军根据地的钢铁、火药等基础工业的技术非常先进,苏阳建设这些工厂地方法也是直接买设备,一个一千万吨级别年常量的钢铁厂建设周期仅仅只有一个月左右,而世界各国的重工业建设周期普遍都要三五年,甚至是更长。

所以抵抗联军是消耗的起的,只要有铁矿石、煤炭这两种主要资源,钢铁、火药就不缺。而且生产效率极高,一天30万发60迫击炮炮弹对于抵抗联军来说简直就是小意思。

火力虽然奢侈了一点,然而却让抵抗联军士兵可以用超长的间距进行防守。

这样的意义很快就体现了出来,因为鬼子发现自己的步兵大部分都挂了之后,重炮、榴弹炮开始疯狂的炮击抵抗联军的阵地,已经完全不管那些没死的鬼子步兵的死活了。

大量的炮弹疯狂的往阵地上砸去,猛烈的爆炸在阵地上此起彼伏的响起。

在猛烈的炮击中,抵抗联军150米的防守间距立即大大降低了伤亡。炮击过后,阵地前200米内的鬼子都死绝了,而抵抗联军士兵在阵地上却还存活了半数以上。

如果能用消耗弹药来减少伤亡,苏阳显然是非常愿意的。

所以小鬼子的加强炮击,那么抵抗联军也加强炮击火力,互相伤害嘛!看看谁死的更惨一点。

很显然,鬼子死的更惨,而且是极为惨烈,战争烈度提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所以鬼子的这样的进攻策略,依旧没有改变双方原先的伤亡比,而且还消耗了更多的弹药。

抵抗联军的弹药消耗大大的增加了,但相应的是鬼子的弹药消耗量也提高了。

双方的阵亡比,在抵抗联军提高了炮击火力、防御间距之后,又再次的上升到了1150左右。

抵抗联军阵亡一个人,就能换取小鬼子将近150人的阵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