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时期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街道上的吆喝声四起,从朱元璋开始,经过几代帝王的或多或少的努力之下,正德时期,国库自开国起,没有这般充盈过。
北京城里,达官显贵的府邸都是在离紫禁城最远的区域,从天空上俯瞰,正好是一个“回”字形。
这是当年永乐帝迁都北京后的不成文的规定。为了自己的安全,想到这种方法。
达官显贵们要是有反叛的举动,没到紫禁城就会被大内知悉,这样给了皇帝调动禁军的时间,只要时间一到,西郊大营与京卫指挥使司里应外合,叛军免不了诛九族。当年朱棣可是对忠于建文帝的大臣十族皆诛。
所以以后的亲王府都是在紫禁城远处,靠近紫禁城的地方就是酒楼茶楼的地方多一些。
距离最近的一处茶楼二楼靠近街道的雅间,坐在里面可以看到紫禁城的一角。
雅间门口两个小厮把守,雅间里两位男子,一位面容消瘦,仿佛收到了什么打击,俊朗的面庞有些发白,另一位则正好相反,面色红润,手上举着酒杯,边喝边看向远处的紫禁城,眼神里有些向往,有些忌惮。
“你那位大娘子果然给你定了一门好亲事。”喝着酒的白衣男子放下酒杯,收回看向远方的目光,有些唏嘘的看着对面的忧郁男子。
男子听这话没有什么表示,这人正是沈凌,坐在对面的就是韩宇韩公子。
“怎么?你的亲事不想说说?”韩宇看看沈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你不用想太多,这件事也好解决,不说你们家大娘子会不会做,就是做了,谨慎一点也就过去了。”
沈凌看看韩宇,拿起酒杯,双手举在眼前,“先不说这事,这次谢谢哥哥,弟弟先干为敬。”说罢,直接干了,然后拿起酒杯,又给自己满上了。
韩宇脸色一沉:“你和我之间不用这么生分,现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只管说,以后说不得我还有事求你。”
沈凌没有搭话,又自己喝了一杯,“这件事不会影响什么,就是怕王氏以后还有什么动作,这次王姑娘提醒我倒也点醒了我,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得留一线。”
“谨慎使得万年船,我最欣赏你的就是这一点,不给自己赌的机会,你放心,不会太久,你迟早会中进士,到时候就会分府别住,你到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没了这些乌枣事情。”
韩宇这时候仿佛突然想到什么,眉头紧锁,沈凌看着忙问他怎么了。
韩宇看了看沈凌:“我心里藏不住事情,这次给你办永昌伯府的事情,发现那四姑娘身边的丫鬟女使好像不像是她自己的人。”
沈凌听完笑了笑,“这事情我小时候就知道,她活到现在都是个奇迹,你说说林大娘子手底下出了她,那个庶出的活到现在?”
韩宇看了一眼沈凌的表情,发现他都是不在意这件事情也就继续说:“你真的想好了?要是将那姑娘娶过门,那王氏可就把手伸进你的后宅了。你可得想好。”
韩宇说完,表情凝重的看着沈凌,整张脸的表情就是七个字。“不看好这门亲事。”
“这门亲事其实不是王氏给我定下的,是我自己去她那里求得。”
说罢,看看韩宇不怎么理解的表情,继续解释道。
“在王氏眼里,我是对她服了软,所以才能保全我和我娘亲,这样等有朝一日分府别住,王氏也不会从中作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