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青龙本想跟白虎他们一起去到处游玩痛快,可因那时候身体太大,不方便行动,因此就没有跟随前往,现在虽然说身体方便了,但又有了其它事情做,因此又耽误了这想法。听去玩过的白虎说,外面的物质世界,并没有看到的那么美好稀奇,只是说有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应白虎的话说,真心没什么好玩的,危险重重不说,还浪费时间精力。因此青龙变化改变自身过后,就没了兴致到处游玩的那个想法。

他更相信同伴没有骗自己,所以白虎说没什么好玩的,那大概就是他所讲的那个样子了,自己如果怀疑,再去逛一圈,那这似乎有点多此一举。青龙不怀疑一切,正如同他不怀疑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这事是那么的真,所见所闻,他没有理由去怀疑。如果再去怀疑,那自己就不真了,所以青龙他更实际,他更相信一切的真,一切都没有骗自己,他自己也没有动过任何歪脑筋,做任何没有意义的事。他做的事,必须有他的相对意义,或更符合逻辑心理,那样他才会去做。

像去到处逛一圈这个想法,以前他愚昧,认为对于接下来的人生时间而言,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现在一些事他了解通透了,那样做事自然也就更稳当了,如果没有什么必要一定,那他就不会再去走同伴相同的路。更何况,那条路的情况,同伴们都告诉自己了,自己也没有必要再去怀疑。自己也有自我判断能力,自己也有眼睛看,自己也懂一切也就那样,因此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太多妄想,他要做自身应该做的事,那些不关于自身的事,自身也没有必要去沾染。对于自身这么渺小而言,是真的没有必要,有必要的时候再说吧。

这次灰鹤建议找寻白虎他们,青龙衡量过后,认为对于创造文字语言有好处,因此才同意前往。这是青龙第一次远离地球胚胎,同伴的描述,毕竟没有自己看到的实在,青龙早就对那颗白白的热点太阳,产生疑惑心理了,只是没有特意去寻觅发亮原因,借着这次寻找白虎他们,路过刚好了解一下大概情况,以便心里有数。

因去天王星必须路过太阳半面,所以三灵到这里时,都震撼太阳物质的频率波动反常。它就如同岩浆一样翻滚转动,但好像又抓紧了自己一样,使自己的成份不溢出。这就是它的平衡性,这种平衡性是内界一切星体造成的,也是虚空宇宙巧妙排位形成的。

如果说现在的虚空是一个圆的话,那各种星体物质就是造成这个圆的形成原因。因星体物质质量巧妙互顶,各自位置互相制衡,这种互相制衡可以用数字意义来说明状况。如果一个星体的上下左右都有星体,那就可以固定自我,不导致快速移动的事发生。

由于星体各自生成自我频率,因此中的物体是固定不住的状态,如果上下左右星体是一个横平面一,那中的物必然是上下摆动多。摆动质量力的出现影响,会使虚空宇宙不成圆,因此有上下左右,必有前后内外产生,前后内外必是存在于竖平面。

如果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和中总和是九个星体,这九个星体在横竖平面十范围内。那内界有一百亿颗星体,按横竖平面相加是九个星体计算,那内界横竖平面是十亿条,按横竖平面是九个星体计算,那就是九十亿颗,还有十亿颗是无固定的活跃星。

由于九个不成圆规,十个才成一个圆规,因此上下左右和前后内外不会是同一个中。但它们本身共同制衡的是同一个中,只是当中多出了一个另类,那个另类中,就是导致这九个星体的不平衡。本身来说,这九个星体把一个中固定不动了,但另一个中是导致这个中不被固定的事实。

由于一个中不被固定,一个中被固定,因此不被固定的那个会间接影响被固定的那个,两个中点必然要有一个上一个下,或左右、前后、内外关系这样。不固定的中,必然又是另一个九星的一星,这一星可以在这九星中的任何一个位置站着。因此每十颗中的一颗中星,必然不受自己管辖,那是自己需要的,也是别十颗星安插进来的一个角色。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中关系要多乱,那就有多乱,如果上下左右横平面的中星是上下摆动,那就会影响另一个竖平面中星跟着一起上下摆动。但由于两者是交叉平面,不在同一个平面当中,因此上下左右的横中是上下摆动,前后内外的竖中就变成了左右摆动,这是相反影响的原理。但由于九个星体就已经是一个平衡,因此上下左右的中动,不会直接影响前后内外的中,它只会间接影响前后内外星,然后再影响中星。

九个星达一个平衡,十个星成一个圆规,由于圆规当中又有一个中星是第其它十颗星的一星,所以二十个星成一个圆规,一个漏点。漏点处在圆规线中,这个漏点星它可以是第二者横平面的上下左右任意一颗星。假若它在上那个位,那第三十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二者竖平面后,第四十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三者横平面左,第五十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四者竖平面外,第六十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五者横平面下,第七十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六者竖平面前,第八十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七者横平面右,第九十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八者竖平面内,第一百颗星,漏点必然是在第九者横竖平面中。

第二个一百颗星,漏点必然又是在第一个一百颗星的相对横竖平面位置。因此任何一个星体,都是其它九个星体的中星,或漏点星,方式1:9:1:1:9:9:1:9,十颗一个漏点,二十颗一个漏点,一个圆规,三十颗两个圆规,一个漏点,如此计算下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