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刘鹏好像被屏蔽了一般,人们下意识的忽视了这个短小精干的导演,全部注意力倾注在灵修身上不再转移。

这是巨星潜质!竟然在一个东方少年身上看到了巨星潜质!

业余星探们心照不宣的抓紧时间操作设备,务必在这段时间多留些图片。

这个质量足够应付一下专栏封面了!看他这个气质拍出来的片子说不定还能获奖,到时候连载的内容也有了!万一将来真成了巨星,这就是出道照片,那可就真值钱了!

就喜欢这种拍一次用很久的明星,能省多少事!

其实孙灵修这时候还只是气质出众,尚未修炼到“气场”的程度。毕竟还未成年,即使童年经历特殊,独自出来学习几年让他比同龄人更成熟,也还和“巨星潜质”远得很。

只不过这身定制西服着实不同凡响,如果原本的灵修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副白描山水画,骨架已成气势尚轻。那么这身西服就好像历经千年的宣纸,岁月带来的昏黄和褪色的题跋为这山水增添上历史和文化的厚度,将这最后一丝弱点补足,构成完美的作品。

刘鹏对此也有所感觉,旁边的少年好像一个漩涡,自己在一旁倒是少了不少压力,心头一直的紧张终于消散无踪。

看来这次亮相效果不错,灵修真是个福星啊!

完全放松下来的刘鹏带着优雅自信的笑容,走步间也有了几分龙行虎步的风采,更是让两人画面再上一层楼。

刘乃林已经在宴会厅门口特意逗留了一阵,看到走进采访区的两人,笑着放下心来,接过侍者奉上的酒杯缓步走向厅中。

早已激起热情的记者们纷纷走近,将带着自家台标的“话筒”举到两人面前,各种翻译投影飘在半空,刷新着文字。

现在的摄像机收音完全不成问题,调成定向收音还能自动滤除底噪。话筒这种设备还能存在更多是一种习惯和蹭画面打广告的小心机。

虽然不需要话筒也能录的很好,但是别人家的台标明晃晃的在自家画面里刷存在感,好像自己的画面是偷来似的,这可就忍不了了。

像一些国际知名的媒体都有专门定制的话筒。

环球的话筒是黑曜石制成的星球样式时报是一只扭着腰的黄铜公牛邮报是本世纪最伟大油画家达芬奇亲手绘制的头像。

华夏的各家媒体在国内自然是低调,往往用一块简单的牌子印上lg就好了。

但出了国的记者可丢不起这个人。

面前有一个话筒一看就是华夏来的:

金银错工艺的话筒身由祥云回文而成,顶端是彩瓷制成的牡丹花,难得的是一朵牡丹色分七彩,还是整体成型一次烧制而成。

比国外那些就知道用材料的老粗强多了!论美、工艺、装不对,是内涵,华夏吊打全世界不成问题。

一片听不懂的外语中,一声汉语响起让灵修倍感亲切:

“请问孙灵修你刚刚获得金凰最佳新人,这次和刘鹏导演的再次合作就有信心冲击国际奖项了吗?”

可惜这个问题不那么亲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