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打来的风雪寒气凛然,如同刀割火烧一般。
这是实景拍摄?直接就带入了主角视角吗?
沉重的四肢无力地迈步,每一次运动都是和大自然的抗争。
这种五感体验虽然真实但是很难受,这个演员真是遭罪了。
画面一转,孙灵修坚毅倔强的面容与观众对视。
切换视角了?这个心音处理还保持在演员身上?
割裂化剪辑!真是大胆啊!
这个对视,观众还在与寒冷、疲惫做着斗争,只有视觉被切换为导演镜头,无异于与观众“自己”来了一次对视。
而这眼神中的坚毅不屈和勇敢抗争与身体的困苦感受形成绝强的对比,将这眼神犹如楔子一般钉入人的心中。
视觉单独割裂,又强化了人物性格,不是单纯的炫技。
这个导演有意思!
镜头拉开,雪山苍茫,暴风雪中的人影渺小至极。
这里是渐起的悲壮音乐和渐渐茫然的心绪。
这个心音转换的天衣无缝,莫非是演员按要求做的表演?不太可能,应该是后期剪辑的效果,不过这个音乐和转换的配合确实不错。
茫然无措的心绪突然揪了一下,这份惊恐来的毫无缘由。
失误吗?
镜头飞速拉近,左半边的灵修回头望着。
右半边风雪掩映中依稀可见一道灰黑的狼影若隐若现。
靠心音带领镜头!而且转换的毫无痕迹!这种效果不是神演员连续表演的话,就是导演天才级的剪辑触感和妙到毫厘的拍摄逻辑!
是哪种?
镜头再换,这次乍一看好像是一个普通的导演视角,从后方拍摄孙灵修的背影。
不对!这个角度还有这种心音感觉难道是带入的狼的视角吗?
惊恐的心音无缝转换为一种复杂的、含着痛苦、希冀、绝望的莫名情感,甚至除了不变的寒冷,左腿还一阵阵的疼痛发麻。
这个寒冷的程度有所减少,是考虑了皮毛的效果吗?竟然细节也如此讲究!
视线中那一道蹒跚的人影突然倒下。内心的焦虑和麻木产生的无声无息,却细腻的难以忽视。
这个给狼配心的人简直是绝了!
还有,这个心音从头到尾一直没断过?这怎么可能呢!
样片就在这里中断,刘乃林怅然若失,突然消失的心音体验让他体会到了难得的空虚和遗憾。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片子了!
“我想问一下,这其中的心音效果一直不断却天衣无缝,转换如此多的视角,甚至还带入了动物视角,到底是演员一直在演还是靠导演后期配心剪辑的?”
刘乃林两个答案都不敢相信。
能维持长时间心音表演不变形还不算稀奇,但这片子频繁的视角变换和大量的心绪变化绝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做到的。
但如果是配心剪辑,能让刘乃林这种水平的大导演都察觉不到一丝违和和破绽,不说配心师和演员潜意识的冲突,就是这份剪辑触感就是天下绝无的。
“都不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