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诸位爱卿都是如此想法,那哀家可就说了”太后抚了抚水晶帘子,眼神中有感怀,更有野望。“皇帝北狩,帝位空悬。肃王玄钊是皇帝亲弟,先皇嫡子……”

萧玄棠语气紧迫、神情担忧的打断了太后“娘娘,肃王弟他一个蒙童,怎能堪国朝大业!不如请宗室朝臣,共同议立君主。”蒙童是指幼童,如今萧玄棠说12岁的萧玄钊是蒙童,用心可见一斑。

张太后气极反笑,寒声问道“他不堪,你堪么?”太后如今眼前只剩一个儿子,听到萧玄棠暗指萧玄钊智力上有问题恚怒不已。

萧玄棠张了张嘴,这话儿没法接。古代劝进皇帝不都要讲究一个“三辞三让”么,这样一来表示这皇帝不是自己想当的,他不贪权,因此一开始才是拒绝的。最后拒绝不不了,为了天下百姓屈心答应。二来呢,也表现了皇帝的得民心程度和大臣的爱戴程度。哪有自己当着满朝大臣、文武百官的面自荐皇帝的呢?

见萧玄棠张口结舌的样子,太后娘娘满意的笑了。太后对萧玄棠认识全面,早在萧玄铖的手下因势利导,使太后、和郡王两方碰撞的时候,太后就基本洞察了和郡王萧玄棠的手段。寿宁宫大总管彭喜公公还提议要早做防备,但太后对萧玄棠的评价是外宽内忌,志大才疏,见事不快,不足挂怀。今天一看,果然如此。萧玄棠倒是个形式主义的人才,没有皇帝命,偏得了皇帝病。

太后的气焰嚣嚣,而相比之下和郡王就弱势了许多。即使此人现在占据上风,乃至之后登基为帝、南面为君也不一定斗不过太后的。于是以六部尚书为首的文官系统和京畿守备将军都偏向了肃王萧玄钊。可以说经此一役,太后已经大获全胜。

“娘娘,肃王马上就要成为新君了,陛下应该如何自处?臣请尊陛下为太皇。”朝廷重臣都在消化这件事,全部安静了下来,酷爱和别人唱反调的贾御史发现了盲点。他直接盖戳肃王为帝,然后又把诸人的眼球引到萧玄铖身上。虽然他说的尊为太皇岔了辈分……

“着啊!”萧玄棠想给他喊666,这是多么愣头青的人才能提出来让她儿子做太上皇,她自己做摄政太后。萧玄棠这个重点抓的也是感人,全然不顾前面那一句。目光短浅,可见一斑。

太后并没有把辈分放在心上,贾御史也算给她减轻了一些麻烦,何必像抓住小尾巴一样和他一般见识呢。“难为你还能想到皇帝,如此就尊封皇帝为镇北王,让漠北善加奉养。尔等可有异议?”

“那三日后,举行登基大典。然后派人,狠狠地申饬那个使者。”太后最后发话总结了。于是朝臣退堂,心气不愤的如萧玄棠的手下转头去把漠北使臣骂了一顿。

中原人骂人引经据典,天南海北的骂。

使臣听也听不太懂,只有强行记下来准备回去背给耶律势听。最后险些以为中原人在背书,他没忍住变貌变色,一肚子火气回了国。

≈/div≈gt;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