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呀!我知道这附近有一座‘香月亭’,那地方比较僻静,估计游客也会比较少点。我们就到那边歇息去吧,不过就是距离有点远,得多走一会儿。”曹子仁说。

“不要紧,不要紧!就去那边无妨。”杨云飞道。

在走了好一段路后,他们三人才到得这“香月亭”。

不过,这段路走得也确实不亏。

这里不但僻静,而且周围环境也是极为不错。

在亭阁的侧面,还种着许多四季桂。

这四季桂虽然是桂花的众多品种之一,但和其它的桂花品种不同的是,它一年四季都会开花。

所以,又有人称之为“月月桂。”

赵秋霖眼前这些四季桂,就已开出许多淡黄色的花朵,人只要站在亭外,就能闻到淡淡的幽香。

而围绕在亭阁近处的,则是环植的梅花树。

赵秋霖看着这些梅花树在想,等到了冬季,梅花开放的时候。自己带着女朋友来这里“踏雪寻梅”,那该是一副多么浪漫的景象呀……

“喂!可是你没有女朋友啊!”脑海里传来一个声音,打断了赵秋霖的琦念。

赵秋霖摇摇头,又努了努嘴往亭中走去……

只见亭中立有一扇屏风,上面写有十四个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些字赵秋霖不光认识,而且还知道这两句诗的由来,是出自北宋诗人林逋所作的《山园小梅》,于是他有点卖弄的把全诗吟了出来。

这不吟诗倒也还没事,一吟,考题就要来了。

“秋霖,你可知这和靖先生的诗为何能流传下来,并且出现在这照屏之上?”给他出题的人是站在屏风后的曹子仁。

林逋又被人称为“和靖先生”,所以曹子仁有此一问。

这种事情自然不是赵秋霖能知道的,所以他只有听人讲解知识点的份了。

“难道这其中还有何典故不成?”赵秋霖反问。

“正是,”曹子仁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愿闻其详。”赵秋霖拱了拱手道。他发现了自己很爱做这个动作。

“和靖先生当年结庐在这西湖孤山之中,二十余年足迹不至城市,只是整日在山中写诗作词。”

其诗词多有奇句,而其性格亦多有不同常人之处。

他有一习惯,即诗词就稿后,往往将它随意丢弃。

有友人不解地问他:“为何不将其抄录下来,以传示后人?”

和靖先生答道:“我隐踪晦迹于这林壑之中,且不欲以诗闻名一时,况且是后世乎!”

然而此友是个好事者,常常将和靖先生所弃之稿记下。

所以,到了今天,和靖先生的诗词才能有三百余篇流传于世。

“如此说来!我们不光是要叹服林逋的才华,更要感谢他的友人一片‘成人之美’的好意,要不然的话,我们可就没机会一睹这些佳作了。”杨云飞笑着说。

“正是如此!”

赵秋霖接下话道:“这更可以视为,是此友人的一片爱才之心,不忍看名作泯然于世的结果。”

“哎!这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名篇著作已然失轶,徒使有心人苦苦寻觅。”曹子仁一副喟然长叹的样子。

看到他这样,赵秋霖突然觉得,曹子仁非常适合担任图书馆馆长的职务,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带领着一帮人去收集和整理好的文学作品。

不过,在古人的价值观当中,大多数的人还是把仕途当作唯一的进取方向,认为只有做了官,自己的伟大抱负,或者是个人利益,才能借此实现。

像曹子仁这样的出身,作为礼部侍郎的儿子,估计连六十岁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他老爹都想给他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于是他又顺势问:“子仁,你对将来的前程有何打算?”

面对赵秋霖这一问,曹子仁显得有些意外。

在犹豫了一会儿后,方始正色道:“我只想做一纯粹之人。”

“此话何解?”

曹子仁笑道:“好比我们方才所说的和靖先生,正因其人恬淡好古,又不趋荣利,故可隐居山中二十年,不为世俗所动,一心对自己喜爱之事孜孜以求。吾所谓之纯粹,即是如此这般,做自己喜爱之事,不受他人左右,而可心无旁骛!”

听完他这番话,曹子仁在赵秋霖的心目当中的形象,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斯文书生了。而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并对自由精神不断追求,在封建主义的思想浪潮之中,扛起一面自由的旗帜在前行……

好吧!好像是想太远了。

“你们呢?何不各言尔志。”曹子仁看向赵秋霖和杨云飞问。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