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比他年长一些的陈宜松则不一样。

虽然陈宜松早年间,也是个位卑级低的小文官,但后来的他,因为目睹朝廷边事不备,兵事不修,以至于最终酿成“靖康之耻”。

所以陈宜松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要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一番贡献。

这么多年以来,从剿匪平乱,到筹措边防,陈宜松确实展示了他独特的才干。

就在去年的时候,他被朝廷任命为正三品兵部右侍郎,除了兵部尚书和左侍郎以外,他就是部里的第三把手了。

陈宜松虽然从军多年,但骨子里还是颇好舞文弄墨的,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将。

尤其是写得一手好字,就连才华横溢的宋高宗,有时看了他的亲笔上疏,也忍不住称赞几句。

所以对于要送他的六十岁贺礼,赵佑元可以说是破费了一番周折,才弄到了和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的柳公权字帖一副。

“想来宜松他应该会喜欢这份礼物。”赵佑元在轿内用手轻轻地摩挲着装帧好的字帖想。

此时赵秋霖在后面的轿子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他把轿子两侧的小窗帘给卷了起来,一是因为这天气的缘故,虽然还不到日中的时候,但他还是觉得身体有些发热。窗帘卷起来以后,外面的风能吹到轿子里,空气更流通,也就不会感到那么闷热了。

二是,他想趁这个机会,好好看一看临安城内的市井生活,是否真如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那般繁华。

他自打穿越到南宋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出门呢!

赵秋霖开始在缓缓前行的轿中,打量起外面的街景。

他先是把目光,放到从轿旁擦身而过的行人身上。

这些行人,不论男女老少,单从穿衣打扮来看。

上一等的是衣着鲜亮得体,气质也较为出众的市民。

这些人作为城市中“富民”以上阶层,他们大多都是以一种悠游自得的神情,漫步在这闹市之中,有些人身旁还跟着一两个男佣人或者婢女。

衣着较次一等的人,则显得有些步履匆匆。

不少人手里还提着刚从菜市买的新鲜菜,或是些在别处买的东西。

他们基本上没什么心思在街上多做逗留,只是想买完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就快点离开。

按照赵秋霖的猜想,他们就相当于后世的上班族,需要为生活不断的奔波和付出,借此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所以也就少了许多享受生活的时刻。

另外还有极少数的一类人,赵秋霖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是不属于临安这座城市的。

他们大多以一种猎奇的眼神,在探索这座城市,那感觉就像一个初到大城市的乡巴佬,想要把大城市的万千景象都印在脑海里。

到时好借看到的这些,回去和村里的张三王二,或是春梅秋香吹牛一番,用以证明自己也是领略过都市风情的人。

等轿子拐了个弯,又走一段路后,再把目光望向街道两旁。

赵秋霖就会发现,临安城内的商业文明在古代来说,确实是极为发达的。

这条街已经不像刚才经过的那条街市那样繁忙,这里更像是一条高端商业街。

路面整洁而又宽敞,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铺。

其中有卖金银首饰的商店,也有展示着精美瓷器的店铺,还有一些店则卖着特殊的商品和手工制品。

就在赵秋霖对这一切感到极大兴趣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女子闯进了他的视线。

这女子看上去也就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穿着白衣长裙,此刻正站在一家首饰店门前左顾右盼,像是在等什么人。

当赵秋霖坐的轿子从她身前经过的时候,她正好一眼瞥见了坐在轿中的赵秋霖。

赵秋霖也望向了她。

就在这时,女子朝他挥了挥手,还笑语盈盈的看着他。

“这是搞什么!难道南宋的女子都这么热情开放?”赵秋霖有些不敢相信的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