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海盗协商

哈桑迎接到大门外。

蒲寿庚的随从不多,他在试探时不想沸沸扬扬。蒲商在本地已经世俗化了,穿着大多随从宋人习惯。哈桑则仍旧穿着阿拉伯长袍。他的脸圆滚滚的都是笑容,与身后一个大个子沉静的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达曼海的普吉城邦王国正式崛起,他改名为安达曼部落联合酋长王国。女祭司成为潮人的首领,矮人部落则任命了酋长。在安达曼海战结束后,影响力已经蔓延到苏门答腊岛的潮人和矮人部落。如同马来半岛一样,这里有成熟的主流王国,安达曼王国没有正式建立城邦。大量的潮人补充了来自安达曼王国的三角帆独木舟,仍旧以船舶为主。

目前局面稳定,王正留下恩雅代理王国的权力。因为她在秋冬交接的时候怀了孕,这意味着她可能会成为王正的继承人母亲。王正没有加冕,但身份在那里,所有的人默认这是安达曼王国的王和教主。

王正决定来南宋看一看,他带着孙大圣,去安达曼群岛接了安娜,乘坐一艘改装的阿拉伯商船。他去掉了两边的部分木桨,把船尾作为船舵使用的两条摇橹也去掉了,安装了舵和舵轮。在原来的木浆手位置这里安装了燃烧弹弩弓,用帆布覆盖。另外则是自己的现代工具,六分仪和一箱子08单兵火箭,以及两条AK47。

他对古代的南宋没有任何安全感。凭借六分仪和海图,他能够在外海直航,这可以让他甩开任何想要追逐自己的船。在进入海港和陆地后,则依靠武器来保护自己。

自然他的海船上除了潮人水手和矮人武士外,还有阿拉伯奴隶水手。这些人是原来阿拉伯船上的奴隶,各种不同的人,甚至有罗马帝国的军人,十字架东征失败被俘的基督徒。王正释放了他们,作为自己王国的臣民。

这些原来的奴隶穿着阿拉伯服装来冒充阿拉伯水手。否则一艘全是矮人操作的阿拉伯商船就太奇怪了。

矮人们不能携带长矛和弩弓入城。宋朝不禁止民间随身携带武器,但弩弓和长矛不在此列。而王正要他们穿上衣服的要求非常难受,勉强能够接受在船上穿宽松的灯笼裤。不过此时是冬季,来自热带的人们有些承受不了海风的寒冷,最后他们还是同意穿上对开襟的上衣,这是王正仿照后世在东南亚流行的一种上衣。穿阿拉伯长袍适合王正这种不亲自动手的人,否则在船上就无法作剧烈复杂的活动。

矮人们随身都带着一根木棍。王正用奇怪的口音对城门官兵解释说矮人们怕狗。官兵倒是对矮人族没有奇异的看法,因为大户人家养昆仑奴是很普遍的。虽然南宋禁止蓄奴,但很多豪门大族和外来的客商仍旧习惯于这样做,官吏也就当没看见。

如果官兵们知道矮人们的棍子能吹出一只小箭,上面有致命的箭毒,就不会这样想了。

王正带着孙大圣、安娜和她的侍女、十几个矮人武士、几个原来的奴隶进了城。顺利地找到了哈桑。

哈桑对王正这个海岛头子进入大宋的领地吃惊不小,要是他去举报一下,恐怕第二天王正就在宋朝的监狱里了。不过他不会这么做,这正是他赚钱的原因。

此时王正收敛自己的气息,平静的观察这个后来被明太祖鞭尸的蒲商。史上所谓著名的汉奸,王正曾看到有愤青这样评论。但这人是阿拉伯人,所以称呼就落不到头上。蒲寿庚出卖了南宋最后的皇室宗亲和士大夫阶层,也是导致南宋最后的皇室贵族跳下崖山的一个罪魁之一。其实蒙古人是必赢的,这人只是顺势而已。

王正让自己眼眸的光散开,不聚焦他人脸上,而是无目的麻木的看着前方。所有的人物动静都会落入视野,却得不到呼应。这能够掩盖作为一个海盗头子的威严和煞气。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在王正的锐利眼神下坚持了。

蒲寿庚看着眼前圆滚滚的胖子,心里恨得牙根痒痒,几乎可以肯定哈桑家族和海盗是有联系的,说不定海盗就是哈桑家族干的。因为在哈桑家族的第一艘海船到达大宋之前,海上虽有海盗频发,但从未有这么大规模的商船队不断失踪,且从未波及哈桑家族和后来出现的卡伊姆家族的商船。

卡伊姆家族的船队也非常奇怪,在最初他们只是跟随一支船队过来,路上还听说丧失了一艘船,甚至丢失了伊马姆。结果过了一年后,这支商船队伍就挂靠了卡伊姆家族,并迅速的扩大,目前已经和哈桑家族联合,已经拥有一百多只商船了。

他的目光越过了哈桑,看到了一个不太常见的大个子,足有六尺之高,穿着白色的阿拉伯长袍,肤色黝黑,一脸的大胡子,脸部线条硬朗。不过眼神涣散,没什么表情。大个子身后却有一个矮小的肤色黝黑的女人,穿着黑色阿拉伯袍子,带着面纱,只有一双明亮幽深的黑色眼睛大量着他,手里牵着一只猴子,猴子不安的跳来跳去,有爪子抠颈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