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与海盗的谈判
哈桑的船队在港口外等待潮人水手领航,他前面已经派遣了小船去请求入港.
王正正在工厂试验玻璃。有一些阿拉伯人的玻璃容器是可以用的,大多数玻璃球工艺品之类的则对他无用。他和工匠建了一个坩埚,制作了根中间空的铁棒。制作这跟铁管的难度比造其他东西难多了。王正无法制造车床,后来他只能建模浇铸,弄了一根非常糟糕的管子出来,但用来吹玻璃是够用了。
矮人工匠们看王正用这根铁棒沾着一头的熔化玻璃球慢慢吹成容器。在前世的魔都,王正曾迷恋一个台湾演员开的玻璃工房制品,大学暑假里,去玻璃制作车间实习了一段时间。
武士来通报哈桑的船只请求进港,王正把吹管交给工匠,告诉他只能往外吹气,不能呼气。
王正起身离开来到码头,命令武士们进入战争状态,然后同意他们进港,停在港湾里。
七艘大船驶入港口,停在投石器的攻击范围内。哈桑坐着小船带着卡伊姆的仆人驶向码头。哈桑看见一堵城墙正在建造,面向海湾的一面已经成型。这是一种用红砖建造的城墙,外面还没有抹灰。建造城墙的是数量极多的阿拉伯奴隶。
王正俘虏了很多阿拉伯商船上的人,甄别出了工匠后,主要是木匠和铁匠类,送往工坊使用。其余的人去做劳力,分布在矿山和各岛建立城墙。
工匠用粘土加石灰做出了土水泥,勉强可以替代真正的水泥。目前只是用来做砖头的粘合剂和抹灰,没有建造立柱墙壁之类的。王正不想浪费生铁去做钢筋。
孙大圣在王正身边跟着走来走去,它已经长成了,能够自己行动。可惜没有人教它采摘,它依靠人类的食物生活。
王正不在意这点,孙大圣代表了他进入这条时间线的第一个伙伴。他摊开手掌,一些烤过的坚果,已经裂了口子。孙大圣过来拿了坚果,仔细地剥着壳。
哈桑看见那个高大的人坐在码头尽头的一把白色的丝绸大伞下面,旁边一个木条排列的奇怪桌子,他从没看到过。桌子上有一壶茶和几个杯子。一些坚果类的吃食,在一个藤编织的浅篮子里。身边那只猴子在从他手里拿坚果吃,这猴子已经长大了。
哈桑近前施礼,口称伟大的大人。
卡伊姆的仆人过来匍匐在王正的身前,亲吻了他的鞋子。他穿着一双哈桑没有看到过的木鞋。这是因为王正刚从工厂过来,他不想工厂发生安全事故,让矮人族的木工用较软的木头做了一批安全鞋。用那空王国交易来的棉布做了袜子,要求工匠在工厂必须要穿。之后不久就有工人被意外崩出的火红铁块砸到了脚上,没有受伤。于是所有的工匠都非常小心的穿上木鞋,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懒散,不肯穿棉袜,宁愿自己用脚去摩擦着适应木鞋。
仆人叫赛义德,他呈给王正用热蜡封口的信件,热蜡上有卡伊姆的徽章。
解开后看了一遍信件,王正用打火机点着了在海滩的微风中烧成灰烬。
他摆摆手,手下武士搬来两把椅子、一个桌子和一把大伞插在沙滩上。王正参考后世的户外伞,制作了一些。
哈桑和赛义德分别坐在两边。赛义德是卡伊姆的仆人,在王正面前没有地位,却和哈桑是平级的。王正咂摸着这个滋味。这意味着卡伊姆是一个地位很高的清真寺伊马姆。
哈桑委婉的提出了要求过海保护的说法,他愿意支付保护费,以取得安全航行在这条航线上的权利。
王正已经从信件中了解到阿拉伯海岸明白了有大规模的海盗行为,而且卡伊姆清楚的暗示了,他希望与王正紧密合作,壮大他这一边的阿拉伯海商。
这是王正需要的,卡伊姆的确是聪明人,敏锐地猜到了王正的想法。
王正不可能把整个航线断掉,那样会导致南宋贸易额下滑,税收下降,削弱它抵抗蒙古人入侵的能力。而航线断掉后,从西域经蒙古人区域的贸易通道就会重新兴旺,也有利于蒙古人。
他想要的是垄断这条线的航行权,并收取税收。
商人们会视作海盗的抢劫,好听一点叫做保护费。
王正点点头:“十分之一,留下你家族旗帜的样本,挂这个旗帜的会安全通过我的海域。”
这就是说,他直接承认了大规模的海盗行为是自己干的。
哈桑出了一身冷汗,他过来只不过是因为卡伊姆指点了一下。他不觉得一个岛上的独木舟能起什么作用。卡伊姆真是伟大的智者。,
他看向赛义德,赛义德没有说话,王正转向他:“伊马姆卡伊姆的商队同样可以悬挂安全旗帜。”
赛义德起身右手按在胸前施礼。
“我会写一封信,你可以在返航时带给卡伊姆大人。”王正客气地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