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我看庄里的地不都在那河边上么,怎么会缺水?”颜硕有点不能理解。

庄子里的地他也去过两次,跟着大牛他们去翻地。就在庄子周围,一片山谷全是庄子里的地。一条小河就从地边流过,根本不缺水的。

姜伯苦着脸说道:“那小清河比地矮呀,这么多地靠人力,用桶提来浇地,哪里浇得过来的?”

“哪里用人去提来浇,在河里架个水车,二十四小时日夜车水,那两三百亩地,顶多架三个水车就解决了,会缺水?”颜硕想当然地说道。

什么二十四小时的,姜伯听不懂,但他懂了一件事,那就是眼前的颜公子可能有办法解决山庄的土地缺水的问题。

“水车?那是何物?公子莫非会造这水车?”姜伯眼睛泛出精光来。

颜硕这才想起来,现在是大秦时代,水车又称孔明车,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这得到汉朝未期才出现,隋唐时才被推广,连最初的雏形出现,离现在都还差几百年,大面积推广更是要到隋唐时期,差上千年了。

“呃……这个应该会造吧,我见过,也知道怎么造,但具体动手造却没造过,真要想造,应该造得出来,因为它的结构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一个大水轮子而已。”

“要多少人手,需要什么材料,老夫这就安排下去。”姜伯是人老成精,其他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解决三百多亩地浇上水。

“那个,只需要木料,竹筒,关键是要几个木匠,人手不用太多,四、五个就成,我只能说试试,造不造得出来却不敢保证。”颜硕知道水车的原理,也见过村里的水车实物,但在没有铁钉,缺少工具的大秦,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弄出水车来,所以,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对!试试,试试好,造不造得出来,老夫都不会怪你便是。”姜伯嘴角露出笑来,整张脸又变成了一朵菊花。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颜硕刚从后庄院训练完回来,就有六个人等在前院里了。见他们有的拿着青铜斧子,有的拿着青铜的凿子、铲子、锯子等工具,就知道应该都是干木工活的好手了。院墙边上也堆了一大堆木料、竹子。

颜硕心中只有苦笑:“嘴没把好,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么?”

但人和材料人家都备好了,也不好再说什么:“那个,大牛,黑狼,你们带上一、二小队的人把这些木料抬到小清河边上。”颜硕吩咐道:“猴子,带第三小队,把那堆竹子也抬到河边空地上放好。”

“你们几位就是姜伯安排的木匠吧,走,跟我到河边去,咱们就地制作,就地组装,省得在这里弄好了,还得抬下去。”

六位木匠连忙点头应“是”,跟着颜硕到了河边,颜硕四下打量了一会,在小河第一个弯处,指着一块空地说到:“就在这里制作,木料、竹料都放空地边上堆好。”

趁着众人搬抬木料,木匠们在架支架的时间,颜硕用一把从紫衣处抢来的青铜匕首,削了些竹子,竹片,小竹筒,做了个缩小版的小水车,放到河边。水流一冲,小水车的叶片受力,飞快地旋转,叶片上绑着的小竹筒带着水被翻了起来,一小桶,一小桶地倒出来,流到岸上。

画图纸给他们看,开玩笑,这些人根本看不懂,又不识字,颜硕直接做个模型出来,这才是最直观的。

颜硕叫来六个木匠中领头的一名叫郑才的人:“你来看,样子和原理就是这样的。只是我需要你们造一个大的,能将离地两米多的小河里的水,弄到地里这条沟里,能不能办到?”

郑才边看,边在心里琢磨,过了足足有二十多分钟才抬起头来:“我明白了,明白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公子真是奇思妙想啊,这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啊。”

“少说那些没用的,我就问你能不能做出来?”颜硕打断他直接问。

郑才咧嘴笑了笑说道:“这并不难,比制家具还简单呢,只是这转动的支撑轴里面,应该打上一些润滑油脂才行,不然这么大这么重的轮子转动起来,不用几天,轴就该被磨坏了。”

“润滑油脂?哦,你说得对,只是这润滑油脂到哪里弄呢?”颜硕想不到这时代的人既然知道用润滑油来减少摩擦,保护转动轴。看来古人并不笨,他们只是缺少点破那层窗户纸的灵光一闪。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