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中学老师周六加班判卷,不少同学周日上午成绩就能出来,学校的排名就会晚一些。
安饶的大舅妈之前在教育系统工作,跟这些老师不错,她经常会提前给老师打电话问成绩。
周六一天,陈雨彤难得休息一天,女儿这几天很努力,她父母也很欣慰。
任何时候,只要儿女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时候,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到欣慰,觉得孩子懂事。
周六一天,安爸又加班了,说是在赶订单,但是安饶觉得不像是赶订单,衍纺要是有这么大订单,还需要加班赶的话,还能倒闭了?
但是这事知道就行,不能说的。
安妈这周末不休息,因为是六一,需要巡河防止学生野浴,所以她今天格外忙。
安饶难得空闲出来,带着零钱出门了。
三模尘埃落定,现在再想就没意义了。他现在需要到衍南考察了,后世很少去那边,这回需要实地看一下,看看衍南是否如他后世听到的那样适合发展。
好不容找到一辆公交车,长途跋涉需要坐半个多小时,据说过了衍水桥之后就没有站点了,剩下的路还的花三块钱坐蹦蹦……
安饶路不熟,但是他不担心,因为杜新辉在这住。
刚下车,安饶就看见穿着大背心大裤衩的杜新辉,他来接安饶了,上午十点多的六月,阳光正好。
于是,两人挤在一台蹦蹦里,颠的说话都在颤抖。
“你一天天天……怎么上学?”
“跑跑跑啊,跑到站点坐公交,蹦蹦坐不起。”
两人像装了马达一样,说话的尾音呃呃呃能拉出一长串。
好在蹦蹦速度挺快,十分钟,安饶就到了杜新辉的‘家’了。
这是杜新辉的老家,他父母很早就外出打工了,辗转各地,后来杜新辉初中的时候回来陪爷爷,送走老头之后,他就在这住下了。
“阿杜,你一个人住啊?”走进杜新辉的家,非常空的一个院子,特别破旧。
周围住的人倒是不少,都是外来打工的,住着不是图方便,而是图便宜,一个人一个月60,电费自己承担,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打井,水是免费的。
一个院子里一般住三四个人,正向一间,加上东西两个屋,一般一家都会有一到两个厢房,放点杂物什么的。
也就是说,整租的话,一个这么大的院子,一个月只需要二百左右。
这就是安饶的最终目的地了。
衍南的开发颇具戏剧性,刚开始开发衍南的时候,这里非常乱,政府推动受阻,其中不少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尤其是等衍纺倒闭之后,衍水市政府决定西拓南进,开发衍南,这里突然涌出了数量庞大‘本地户’。
可惜这些有组织的‘本地户’力用错了方向,由于衍南以工业为主,流转土地量较大的一是工业用地,二是建设体育新城而流转的体育用地,居住用地本就很少,而且那段时间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的眼光突然长远了,可能是燕京房价给他们的‘勇气’,让他们觉得衍水的房价有巨大升值空间,后来按照这些‘本地户’的强烈要求,由政府出资,主导完成拆迁安置工作,建了一片回迁楼,起名安民园。
在周围一群二类、三类工业用地为主的工业园区里,多出一个小区,后世本地人开玩笑时经常这样形容,一个小学生挤进了肌肉棒子群。
这成了后世著名的宿舍楼,由于卖不出去,只能出租,成了员工宿舍。
号称可以容纳三千人的宿舍,只是身处衍南工业园区,厂区一般还都有宿舍,上班还近。
若非真困难,这里实在不宜居住……后来单间房价低至200元每月,看似高了,可这个价格是安饶上大二时的价格,国民生产总值都翻好几倍了。
可以说,这波人是最亏的一拨人,不如拿了拆迁补偿款直接走人了。
所以赶在政策出台之前,把这些即将拆迁的房子卖给‘拆一代’绝对是最快的积累模式!当然,安饶觉得事情不是绝对的,如果能让他好好规划一下衍南地块,不倒卖他也愿意。
杜新辉在给安饶弄吃的,结果做完之后发现安饶还在发呆。说了几句,安饶也没应声。
“安饶?”杜新辉坐下,又试探的问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