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顿板子,把李有子打了个死去活来,满地打滚,不住的哀嚎,“老大人,我的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冤枉!”
知县大人微闭双眼,充耳不闻,闭目养神,任由手底下人毒打伺候。
一直等到差人汇报,说嫌犯已经昏死过去,这才摆摆手,示意停止用刑,“带下去吧。”
“是!”有差人把昏死过去的李有子拎起来,像拖死狗一样,把他直接拖进男牢,一盆凉水泼醒了,靠墙角接着等。
那么说,知县大人听出来他在说谎了?
坦白的说,暂时还没有。
那为什么要打他呢?
这就叫“以言相试”,先诈一诈,万一他熬刑不过,就此招供呢?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刑讯逼供屡见不鲜,管他有没有证据,先打一顿再说。那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多了去了。
咱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要就事论事,平心而论,这位知县老大人不能算昏官、糊涂官。
把李有子带下去之后,马上传唤提审嫌犯马芙蓉。
马芙蓉也是倒霉催的,出于职业习惯,还对知县老大人搔首弄姿,不住地喊冤,“老大人,可冤死人家啦!遭此横祸,家破人亡。这可叫我怎么活呀?从此以后,没人管,没人问……连个住的地方都没了,父母官呀老大人,您就行行好,惜老怜贫,收了奴家吧。从此以后,当牛做马,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我伺候您后半辈子……”
把知县恨得呀!“来人,先给我掌嘴,二十。什么玩意儿啊?倒霉就倒霉你身上。”
堂下还有看热闹的围观群众呢,这时候也跟着起哄。
古时候县官审案,一般是允许旁听的,县衙本来就不大,也不关门,老百姓站在门口,就可以看到堂上,也能听清。
您各位看过星爷的喜剧电影《九品芝麻官》吗?虽然是无厘头搞笑,但里面审案子的情景,确实高度还原历史原貌,还是值得一看的。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说,看官老爷审案子,本身就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其趣味性是无可比拟的,甚至超越了正月十五看花灯,如果还有比这更好玩儿的,就只能是“出大差”、“出红差”了,就是法场杀人。
当然,杀人也分不同的档次。一般的就是砍头,再刺激一点儿的就是好几个犯人一块儿砍头,再有就是变着花样的杀,比如车裂、腰斩,最有趣味性的,当属万剐凌迟。
今天县衙里审案,听说是要审近期特别猖獗的一股江洋大盗,好家伙,一口气儿逮了十来个人,全锅端、一勺烩。不仅是劫财,听说还夹杂着人命案,好嘛,杀人放火,玩儿大了!
最有嚼头的,就是这里头还夹杂着一个女犯。
老百姓爱看审案,尤其爱看审女嫌犯。就盼着老爷下令打板子。
过去打板子,不是隔着衣服直接打。而是先要脱下裤子,光着屁股打。目的就是为了羞辱受刑者,以达到侮辱其人格的目的。
历史上,很多女嫌犯,不堪受辱,回家之后就自杀,还有当场就一头撞死的,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新加坡到现在还保留下了“鞭刑”,往屁股上抽鞭子,我看过相关照片,也是要光着屁股受刑。这就是受咱们中国文化的影响,“五刑”——笞、杖、徒、流、死,鞭刑就是咱们的“笞刑”,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