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汉王朝的南匈奴,借着汉朝的军力多次大败北匈奴,接纳大量降众,势力大增。同时因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多位单于被杀。汉朝官吏也开始拥有了直接干预南匈奴单于继立的权利,甚至有匈奴单于直接被汉官杀害。
东汉熹平七年,呼徵成为南匈奴单于,次年,因与汉中郎将张修不和,张修杀呼徵单于,立其右贤王羌渠为单于,左部匈奴因此不服。汉灵帝中平四年,中山太守张纯反叛,率鲜卑胡人寇扰边境,灵帝诏发南匈奴兵配给幽州牧刘虞进行征讨,第二年,左部联合匈奴右部醯落与休著各胡、白马铜等十余万人反,攻杀时任单于羌渠,立匈奴老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代行国事,导致南匈奴内部严重分裂。
羌渠之子于夫罗在外继位为单于,被叛人所阻,不能归国,于是只得只身前往朝廷申诉求助,但此时国内黄巾乱起,四海沸腾,汉王朝自顾不暇,实质上已失去了对南匈奴的控制。于夫罗只有骑兵数千,无法与留在匈奴王庭内的须卜单于抗衡,只能长期在外漂泊。而此时的匈奴休屠各部刘豹,则通过这次反叛,融合了匈奴左部,攫取了大量的实力,隐隐成为匈奴部族中新兴的霸主。
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继任单于之位。呼厨泉见汉廷衰落,归国无望,于是联结袁绍以图平阳。在袁绍的大力支持下,呼厨泉顺利攻取平阳,并借助袁军的兵威,废老王须卜骨都侯,顺利地接掌了单于大权,同时将单于驻地由西河左国城迁至平阳,与袁绍故将高干互为倚靠。此时的虚连题氏虽再一次统一了匈奴诸部,但其威信和号召力明显下降,连追究杀其父羌渠单于的凶手和推手都无力清算,只能眼看着匈奴屠各部与自己平起平坐。
建安二十一年,呼厨泉前来朝见汉献帝,曹操为了彻底分化瓦解南匈奴实力,分匈奴为五部,并将呼厨泉留在邺城,而将他的儿子右贤王去卑放回平阳代行单于之职。由于单于长期与部众分离,原本就实力大减的匈奴南单于一脉日益没落。而以刘豹为首的图各部则顺势而起,逐步蚕食虚连题氏留在匈奴部族中的王者神威,将匈奴五部合而为一,成了匈奴实实在在的掌权人,所缺的,只不过是一个单于的尊号而已。
曹魏嘉平年间,邓艾见单于离国在外,威权日渐衰微,而匈奴内部长卑失序,屠各杂胡势力坐大,于是建议朝廷将屠各刘豹统一的匈奴五部一分为二,以挫其势,其中一部分继续由刘豹统领,而另一部分则交与南匈奴单于一脉,接替去卑的匈奴右贤王刘猛。同时,为了遏制刘豹的继续坐大,让其送儿子刘渊到京师做质子。其意图乃是利用南匈奴单于后裔,瓦解并州屠各的一统之局。
泰始十年,刘豹去世,其子刘渊继承了他的实力和地位,在匈奴五部中继续一骑绝尘。匈奴至此依然是分为两大势力,但五部中仅中部一部的虚连题一脉力量已明显降到了最低点,实力远远不及此时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唯一能够倚仗的,就是匈奴帝国自头曼单于开始便一直流传下来的虚连题氏无上的荣光。只是这种荣光,已经在实力的冲击下,逐渐退去了耀眼的光彩,变得似有似无起来。
但虚连题氏的子孙并不甘愿就此没落下去,泰始七年,匈奴右贤王,北部及中部尉刘猛见西北树机能起兵,错误地认为复兴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以单于之名号召五部匈奴起兵抗晋,却不料事与愿违,五部中只有他统领的中部愿随他起事。不得已之下,刘猛叛逃出塞,纠集胡人攻打并州,却因力量不足,被并州刺史刘钦击败,后又被监军胡奋用计,策反了他属下的左部帅李恪将他杀害。虚连题氏一脉唯一的希望就此生生被现实扼杀。
刘猛死后,其北部人马被刘渊蚕食吞并,其子诰升爰接替了他中部尉的职位,率残存的匈奴中部人居于大陵,在刘渊强大的气场和滔天的威势下,这个原本最应该坐在左国城里享受百胡朝拜的匈奴单于后人,只能在无人处手持宝剑,恨恨地虚砍着四周的空气,一任哀伤的眼泪在高耸的面颊上四处奔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