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中时学的知识来赚钱,李浩然还是很自得的,不过像肥皂这样的产品一般百姓估计还是用不太起,毕竟现在是纯手工制作,成本很高,索性李浩然把价格定的很高,反正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多点钱,富户也不会太在乎。
“民生粮行”正式开张了,虽说未到收获时节,但是现在先练着手,到时候也不至于无法应付,“宏风百货”随后也正式开张了。由于李浩然已经是平州同知,有了这顶帽子,把店铺开到平州下辖的北永以及平州城(今濮阳市)不是问题,也没有人敢不开眼来找同知大人名下产业的麻烦。
由于都是盘下以往的店铺,所以人员基本上都还是原来店铺的掌柜伙计,只是还补充了一些人员,都是乡团的家属亲人——这样既让人放心,也能使乡团成员更加卖力。
“宏风百货”开业前,宣传做的就非常到位,再加上官方背景,到了开业那一天,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宏风分店是由李浩然亲自“剪彩”。
这也是李浩然搞出来的花样,而北永县则是由北永知县操作,平州城更是由杨知州剪彩,不过又花去了一笔银子。
三家分店,占地大,门面宽,装修豪华,东西齐全,可谓是琳琅满目,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之前宣传的主打产品——肥皂,此时才真正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三家店子的官方代表都成了广告代言人——李浩然之前已经给杨知州,龙知县送去了肥皂,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三位官员的表现是一样的,那就是拼命的鼓吹。
大家也不傻,效果好不好,试了才知道,现场就有演示的人员,把脏了的布用肥皂一洗,效果是明显的。
根据大小,品质,以及添加的不同香味,肥皂的售价也不一样,未加任何香料,个头最小的肥皂一百文,最高直至三两银子不等。
生意确实是好的出奇,不仅肥皂大卖,其它的东西也是销量大增,掌柜发现以前一个月卖出的东西还抵不上现在两天的销量。
钱帐分离加上使用李浩然提供的记账法,也不虞掌柜的耍什么花样,再说这个时代,人们的人品可都好得很。一个月的时间,细细统计,已经是完全收回了成本,接下来就是正式的赚钱了。
这时,也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粮店确实更忙了,那个手动脱粒机销量在宏风的销量很好,毕竟是田庄制,大家为了收获的更快,凑份子就能买的起了,何况是县太爷家里卖的东西,指定差不了。在平州,北永的销量差了一些,毕竟地主可不管佃户们用什么法子去收获。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粮食大丰收,粮店的掌柜伙计也要大忙了,李浩然的义子和学馆的学生根据李浩然讲的啥抽样调查法调查了一番,得出结论:今年的的产量将就去年同期增长73%,就前年同期增长55%(去年受灾减产了)。
忙活了大半个月,粮店的掌柜伙计才把粮食收购完毕,留下一部分,其余的都准备贩卖出去。毕竟今年的收成确实好,达到了五成八,倒与之前的统计相差仿佛,合理的利用资源,调动生产力,产量自然上去了,百姓自然是高兴的,而粮店却犯了难,这么多粮食,销路倒难找了。
许元栋这时候正好离开,而且在军队中颇有些关系,所以李浩然便托他联系部队,把粮食卖给一些部队,而许元栋的手下正好可以充当运输兵,还可以赚银子,许元栋很爽快的答应了。
李浩然之前派往福建寻找土豆,红薯,玉米的人也于两月前回来了,带回不少的种子。
说起来还费了一些心思,由于这些东西的名字与李浩然说的不太一样,这些人到了福建是两眼一抹黑,幸好李浩然告诉他们了这些东西的具体外观,他们才找到了马铃薯(土豆),番薯(红薯),番麦(玉米)这几样东西。
原以为可能弄错的这些人见到李浩然两眼冒绿光,这才踏实下来。李浩然立即吩咐那些已经完成了工程的流民们开垦荒地,种植番薯马铃薯,这两样东西都不挑土质,在沙地,山坡都可以种植。
而玉米则分发给田庄的百姓,吩咐他们拿出一部分土地来种植。
由于这些东西都是新鲜作物,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种植,李浩然便亲自到田间地头教百姓种植的方法,然后学会的人再去教别的百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