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眉道长名为谈道,实为论世。无论盛世乱世,都是众生因缘际会,都于道无损,于道无补,劝弘宣大士又何必执着于入世呢。
“世间百态,为众生同业所感,理当同救,岂可独善其身?”
弘宣大师一句话,道尽慈悲。佛言:若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既非菩萨。
古有僧人饲虎喂鹰,弘宣大士信念坚定,又何惧杀劫临身?
“汝教有云:心存人我,便有分别;有分别,便有众生;有众生,便有寿者,便有善恶美丑,世间百态,因果缠身。修道,顺则凡,逆则仙;返还天真,复归婴儿;大道至璞,万法归一,何必执着?不顺天道,恐历杀劫。”长眉道人继续劝道。
弘宣大士默然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卷古朴的经文,乃是弘宣大士开启智慧了悟佛法的经文《金刚波若波罗蜜经》,放在弘宣大士平日里打坐参悟的土黄色功德蒲团之上,然后将这两件物品轻轻推到长眉道人跟前。
“生死流长,涅槃般若,同是大道,并无差别,到时还请道友法架降临,于红尘烈焰中度我解脱。”
弘宣大士虽为净土宗大德,但开悟却是因为那卷充满智慧的《金刚波若波罗蜜经》,而非净土六经。
行于般若,功在弥陀,便是弘宣大士的修行践言。
将《金刚经》和功德蒲团赠予长眉道长,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安排后事。弘宣大士因经书开悟,用蒲团行功,这两样东西交出来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是请长眉道人届时再次度化于弘宣大士历劫后的转世之身。
佛家讲六道轮回,若弘宣大士不慎再入轮回,也只有长眉道人最为有资格前去度化了。
“汝教有云,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长眉道人再劝道,然后端起面前一碗清水,一饮而尽。
此举再明显不过,你弘宣大士舍己救人,但被你救下的那些人每日单单饮水吃饭所造的杀业都数不胜数,饮一碗水便屠尽八万四千生灵,更何况其它因果业障?杀人是业,救人又何尝不是业?法无善恶,一体两面而已。
如同饲虎喂鹰之举,僧人的慈悲换回了虎、鹰的生命,但虎、鹰为了生存,不知又要捕食多少兔子、鹿、燕雀之类的动物,而这些杀业,又该算到谁的头上呢?僧人是救了一条命,却换来更多的动物为此丧生,那僧人此举究竟是救命还是害命呢?
弘宣大士低眉不语。
长眉道人也知道劝不了宏宣大士,便不再劝,目光依旧深邃如海,无悲无喜。
得证大道,本无喜悲,无善恶,无美丑,无轻重,无始终,一切皆无。离大恐怖,颠倒梦想,得大自在,大天真,大喜乐,大解脱。
弘宣大士目光望向遥远的天际,嘴角依旧挂着笑容:“有一有缘人,贫僧当前往度之。”只是弘宣大士的这一笑,真的是因为喜悦吗?
师尊释迦摩尼佛宝相庄严,自然无悲无喜。然而未来佛弥勒憨态可掬笑口常开,就一定是喜悦、高兴、圆满、幸福吗?须知佛菩萨本无人、我、众生、寿者相。
本章已完 m.3qdu.com